【有书共读 第167期】图说红色家书
张丁,1967年生于江苏,历史学硕士,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,兼任全国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秘书长,多年来致力于民间家书的搜集、整理与研究工作,主编有《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》《廉政家书》《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》《家书抵万金》《任鸿隽陈衡哲家书
张丁,1967年生于江苏,历史学硕士,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,兼任全国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秘书长,多年来致力于民间家书的搜集、整理与研究工作,主编有《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》《廉政家书》《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》《家书抵万金》《任鸿隽陈衡哲家书
这两段催人泪下的文字,出自23岁的革命烈士冯庭楷。就在信寄出后不久,冯庭楷在巨野战役中遭敌机轰炸壮烈牺牲,甚至连一张遗照也未留下,这封信成为他留在世上最后的痕迹。
1945年9月,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时,裴久诚的爷爷默默流下了眼泪。“他终于盼到了抗战胜利,但他想念的孩子没有回家。”在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,裴久诚说起叔父裴超的故事,声音有些哽咽。
“第二学期比上学期紧张多了,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:早操、练声、上课、晚自习,每天都是夜里十二点左右才睡。中午有两个小时的休息,我从没休息过。我的基础差,时间就比别人宝贵多少倍……尽管这样,我业务上还是不行,我心里整天都是焦灼的。”
“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,是连接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桥梁,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”。大学的历史文脉让其博物馆拥有了哪些特色藏品?大学的办学特色孕育了其博物馆怎样的独特魅力?
“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,是连接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桥梁,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”。高校博物馆是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,反映了大学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追求,除了具备一般公共博物馆的专业性、特色性之外,其教育性、学术性尤为突出,在塑造大学精神
一封封家书,纸短情长,翻开泛黄的信笺,便走进历史的长河。5月13日,13位爱心人士向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捐赠了2700余封家书,以及多件老照片原件、多封名人明信片复制件等。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副馆长张丁介绍,截至目前,博物馆收藏了8万多封家书,其中九成为普
云舒因此夜不能寐。她是一个对容貌有追求的人,开过双眼皮,对自己的正脸比较满意,但侧脸不行,因为「嘴太突」。以她的成长经验,嘴越突,下巴越后缩,直到缩得圆溜溜、肉乎乎的,「好像没有下巴颏」。